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河南经济报

河南经济报登报电话

夫妻算下经济账 无力生二子

浏览 66次 发布时间 2014/12/04
如今,这项政策在我省已落地半年,不同的单独家庭已上演了不同的故事。生与不生,其实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。 河南商报记者訾利利首席记者郑筱倩实习生肖若晨 “能生”抓紧生 A 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是一个“小手足” “兄弟如手足”,这句话对于独生子女来说,更像一句电视剧台词。 李霞的大儿子7岁,今年过生日时,她送给儿子的礼物是一个好消息:儿子有了弟弟,一个“小手足”。 “去年国家一公布‘单独二孩’政策,我们就开始准备了。”李霞说,很幸运,今年元旦后怀上了。 10月底,李霞迎来了第二个孩子。“看到小弟弟,儿子特别激动,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。”李霞说,儿子最近乖了很多,逢人就说生孩子太不容易了。 现在,李霞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,小儿子的吃喝拉撒,大儿子的衣食住行,都在她心上。 生活虽然一团糟,经济压力愁得老公烟都戒了,但看着两个儿子胖嘟嘟的小脸,李霞很满足。 数据说话: 日前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符合“单独二孩”申请条件的受访者中,有24.9%的人提出了申请。 “能生”不愿生 B 算完经济和精力账 实在没底气生二宝 80后思好的一天是这样的: 早上7点,趁着两岁的儿子没醒,赶紧梳洗收拾,出门上班。 中午开半个小时车回家,和婆婆一个带孩子一个做饭,随便扒口饭,把儿子哄睡,出门上班。 晚上下班回到家,再接过孩子,吃完饭往往8点了。晚上9点多儿子睡着后,再爬起来洗衣服、做家务,直到11点才能休息。 “单独二孩”政策出来后,家人又开始做工作让她要二孩。 “如果有了二宝,我将来更不好出去找工作了。”思好算了一笔账:宝宝每个月奶粉、纸尿裤、衣服、玩具等花费2000元,房贷3600元,汽车加油保养1000多元,家庭日常开销1000多元,一个月的固定支出要七八千元。虽然两人月收入1万多元,在郑州还算可以,但也没有再生一个孩子的底气。 “就算经济条件允许,养孩子也不是花钱那么简单,一个孩子付出的精力是70%的话,两个孩子简直要我打起200%的精神,想想都可怕。”思好说。 数据说话: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没有提出“单独二孩”申请的原因,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“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太高”(58.1%)、“抚养孩子的时间成本太高”(36.5%)、“一个孩子就够了”(32.3%)。其他还有“观念变了”、“住房条件有限”、“工作原因”、“女方牺牲太大”等。 “能生”风险大 C 当年选择工作,如今想生年龄却已经太大了 生于1973年的万红是独生女,在郑州打拼多年,老公是一家公司老总,自己也是单位中层,独生女儿在国外上大学。 生活虽然美满,万红却一直有遗憾,“看着女儿孤单的身影,总觉得鼻子发酸。” 而且父母一生病,万红简直快忙疯了,不像老公,家里有啥事,都有哥哥分担。 她曾在女儿上初中时意外怀孕,当时打算留下这个孩子。“那会儿正是我升职的关键时刻,单位领导说,如果要孩子,别说升职,工作也要马上辞了。” 流了几晚上泪,万红打掉了孩子,换来了升职加薪,“这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。” “单独二孩”的政策刚开始吹风,女儿就打电话给万红,“妈,你给我生个弟弟吧,还不算太晚。” 女儿是开玩笑,万红却是心里一动。去医院做了检查,医生告诉她,因为放置避孕环多年,避孕环已经和肉长在一起,手术的话非常痛苦,而且她的年龄也不小了,生孩子风险很大。 “这次我是铁了心,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孩子。”万红说,实在不行就到国外和女儿在一起,那里医疗水平高,也不怕别人笑话自己是高龄产妇了。 42岁好不容易怀上孩子,却被告知胎儿异常 昨日,42岁的何丽(化名)赶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(以下简称遗传所)。5天前,她刚在这里做了羊水穿刺。 何丽的儿子今年14岁,从儿子出生时,她就希望给孩子再添个伴。可是她和老公都在省直部门工作,计生工作向来严防死守。 14年来,何丽曾意外怀孕过两次,虽然十分渴望把孩子生下来,但经过痛苦的抉择,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。 “从去年国家宣布单独二孩放开,我们就开始准备了。”何丽说,因为丈夫是独生子,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要老二了。 如今,何丽已经怀孕4个月,因为属于高龄产妇,怀孕后就一直在遗传所做监测。 递上结果单,护士看了一眼后,立刻对她说,你再找下医生。 何丽的脑子瞬间就轰了一下。她哆嗦着手接过单子,看到上面出现几个字:十八三体综合征。 “正常人是两条18号染色体,你这个宝宝多出来一条,这样的孩子生出来将会是先天愚型。”遗传所所长廖世秀遗憾地告诉何丽,打掉这个胎儿,是她唯一的选择。 数据说话: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9.3%的受访者选择不要孩子,38%的受访者选择1个,48.5%的受访者选择两个,4.2%的受访者选择3个。 在80后、90后受访者中,选择不要孩子或只要一个孩子的比例为56.8%,有生育二孩迫切愿望的更集中在70后等年纪较大人群。 “不能生”想生 D 如果“二孩”政策放开 希望我们还来得及 杨宾是公务员,不符合生育二孩的条件,但他很想再要个孩子,“单独二孩”政策让他既高兴又失望。 高兴的是,政策在逐步放开,自己有望再生个娃;失望的是,不知道什么时候政策能全面放开。 杨宾本来有个弟弟,很小就夭折了,父母一夜之间老了十几岁,让杨宾记忆深刻。幸好有自己,父母很快走出了阴影,又为他生了一个妹妹。 杨宾的领导有个独生子,三年前在一次意外中夭折,看着之前意气风发、充满干劲的领导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精神气,最终放弃前途,主动申请调整岗位去了一个清闲的单位,杨宾印象非常深刻。 放弃公职选择生孩子的也有。杨宾的一个朋友,兄妹四个,当年朋友的父亲放弃公职,生了两胎四个孩子,最后下海做生意也很成功。 杨宾和妻子都已经快40岁了,“放弃工作去生娃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不过,如果政策允许,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要,希望我们能来得及。” 数据说话: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48.5%的受访者赞同尽快全面放开“单独二孩”政策,16.7%的受访者表示反对,34.8%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。